健康界:劉帆走進“醫言堂” 解讀醫院擁抱移動醫療的學問
發布時間:
2017-08-03 15:56
資料來源:
時下,國內醫院正面臨“互聯網+醫療”的驚濤駭浪,究竟該何去何從?
9月10日,熟諳這個領域的劉帆做客健康界旗艦欄目“醫言堂”,敞開心扉,在線回答網友的提問。劉帆,國內醫院信息化建設風云人物,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助理兼CIO,移動醫療專委會首屆主任委員。
本期"醫言堂"由健康界編輯馬琳主持。以下為問答摘錄:
leafbuds:Push or pull,公立醫院的管理者主要考量什么?
劉帆:醫療質量安全、患者服務和醫院運營。
李子君:移動醫療也好,遠程醫療也罷,其實技術都已不是問題,可推動起來總障礙重重,您覺得原因何在?
劉帆:個人認為,原因在于推動移動醫療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商家推動,當然困難重重,如果是醫院從自身需求出發,推動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好的移動醫療解決方案,一定是要能夠解決用戶的需求。用戶的需求真正是什么,如果沒有搞清楚,用技術去說服用戶,一定會困難重重。
醫事無憂:醫院管理者有意"擁抱"移動醫療,可不少醫生、護士、行政人員卻比較抵觸,不愿意打破延續多年的作業習慣。面對這種情況,劉院長有何破局之招?
劉帆:我覺得移動醫療的出現,是技術發展到現在的必然結果,移動醫療就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出現改變醫院管理和醫生工作模式一樣,必將把醫院和醫生的服務模式推向移動終端。
醫護人員的使用習慣不是被迫改變,而是要用好的移動醫療解決方案去吸引醫護人員使用,正如沒人逼迫你使用滴滴打車等手機app一樣,是因為產品本身給大家帶來了便利,大家才會去使用。現在很多移動醫療之所以讓人有雞肋感,我想他們還沒有真正去想明白如何吸引或如何解決用戶的需求。
煙熏的肺:醫院發展移動醫療的最大障礙在哪里?醫生的積極性怎么調動呢?
劉帆:醫院發展移動醫療的需求和醫生的需求并不一致。醫院希望用移動醫療服務患者,醫生希望用移動醫療簡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盡可能全面地搜集患者的數據。因此,針對不同需求,解決方案也不同。不要用商家的目的去給醫生制造需求,現在很多app不是服務醫生,反而讓醫生服務app,醫生怎么會有積極性呢?
梁亮亮城市氧氣-weixin:醫院擁抱互聯網醫療,會不會覺得壓榨了業已繁忙的醫療工作?會不會怕互聯網醫療搶走優秀的醫生團隊?
劉帆:怕也沒有用,讓市場決定。醫生即便不被互聯網搶走,說不定也已經自己多點執業了。所以,優秀的醫生不在醫院干活,跟互聯網醫療的出現沒有關系,只是更方便了而已。
May嘉:近兩年已有不少醫院與移動醫療類公司開展程度不同的合作,請問您這些合作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您所在的北大人民醫院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嘗試呢?另外,從醫院的角度如何看待日前火爆的移動醫療市場呢?感謝!
劉帆:您問的問題多多少少在剛才的回復中也涉及到了。目前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要用移動醫療解決服務醫護、服務患者以及服務醫院的問題。這里面最大的價值是如何打通對患者的全程服務。
ty123cn2000:很多人把移動醫療視為醫療實踐的變革與機遇,劉老師怎么理解此處的"機遇"?
劉帆:我個人認為,移動醫療的出現類似于醫療信息化對醫院的改變,現在沒有哪家醫院的管理者會去討論醫院該不該上信息化,但20年前這個問題還是有人在討論的。現在討論該不該上移動醫療也大致如此。
吳寧健康界:北大人民醫院HIMMSS7投入大概多少,其成本效益如何?您認為醫院都有過HIMMSS評級的必要嗎?
劉帆:評級過程本身不需要投入什么,評級標準就像一個指揮棒,告訴醫院應該去做什么,什么是最有價值的,一步步去建設和完善,建設過程是需要投入的。我們參與評級不是為了評級而評級,而是用評級標準指引我們的發展,而這部分投入也給醫院帶來了安全質量提高等非常有價值的回報。
Redwriter:您如何看待目前醫患服務的社會移動醫療平臺?您認為他們最好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劉帆:社會移動醫療平臺的核心業務是將醫院和患者連接在一起,為醫院的服務提供移動化的解決方案,方便患者,這是基本邏輯。但如果醫院方面的資源不對社會移動醫療平臺開放,這個邏輯就不存在。如果這樣,還談什么商業模式呢?
梁亮亮城市氧氣-weixin:互聯網+醫療是不是最起碼應該是懂醫療、懂衛生事業管理、懂公共衛生管理的人來持家?呵呵,現在基本都不是,很少有面向人群服務的公共衛生觀的人在這個領域?為什么?我認為app死的太快了,丁香、春雨、好大夫真的掙錢么?他們的財報敢公開么?方向錯了……
劉帆:互聯網+醫療還是醫療+互聯網,原則上都是利用新技術去改造傳統服務,但服務本質與核心仍然是線下的過程,各家app必須面對一個實際問題,即如何真正打通線上和線下,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移動醫療的核心就不存在了。
書香門第:您怎樣看待國務院大數據發展行動綱領對醫療信息化的影響?
劉帆:國家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只是一個綱領性文件,并沒有具體推動的措施和路徑。我個人認為,這只能說明國家意識到了大數據的戰略重要性,但如何讓大數據發揮作用,還很遠。
大數據對醫療信息化的推動意義在于,讓大家更重視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數據的積累和挖掘、使用,不再單純為了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從數據利用的角度去建信息化,重新發揮數據的價值,我認為這就是大數據為我們帶來的最大益處。
HappyIsSoEasy:移動醫療雖然技術不是問題,但是技術也是問題,請問劉老師應該關注哪些技術呢?
劉帆:云計算技術,Iaas、Paas、Saas等,移動醫療的未來甚至醫院信息化的未來,一定是朝著云計算方向發展的。從投資效益比來看,如果能租用設備、購買服務,誰還會購買資產?當專車服務出現,滴滴打車到處都有的時候,誰還會去買車來代步。我認為醫院信息化今后一定會走入輕資產、低成本的時代。
馬琳:我想替網友提一個問題:現在全球有10億人難以獲得醫療服務保障,劉主任覺得移動醫療為此能做些什么?
劉帆:移動醫療能解決醫療服務的便捷性和時效性問題,但解決不了醫療資源缺乏的問題,醫療本身是線下業務,如果沒有醫生,用什么辦法也解決不了服務保障問題。
——摘自:健康界
新聞
聯系我們
地址:浙江省諸暨店口工業區
電話:0575-85148640 85148563
傳真:0575-85148640
電子郵件:1491764660@qq.com
QQ:1491764660